昨晚在睡夢裏,發現電腦不見了,於是我跑回教室去尋找留在教室的電腦,拼命地找,但就是找不到,心好焦慮,到處問人有否看見我的電腦嗎? 突然,我知道我發現我是在夢境中,當然找不到。於是醒來,發現電腦其實安然在書桌上。這過程讓我明白:持續在夢中,當然會迷惘,終就會步上虛幻不實之路。從夢中覺醒來了,才能看清事實的真相。2014/1/31
賴裕源-從心看見
視光學領域的教學分享,是我從事維護眼睛健康的視光科行業的願景,是為我非常鍾愛的工作。多年的從事顧客驗光、檢查眼睛、驗配眼鏡、隱形眼鏡及低視力改善等的臨床實務經驗及在學校教學的經驗,讓我從單純知識的知道,進到更多的深度探討及相關資訊的整合,這甚至包含更多為消費者的考量在內。我將過去的資訊重新整理,(從心看見),再次透過這網路媒介來分享。期盼對所有需要維護眼睛視力健康者有所助益。 再者許多年來的自我成長學習過程,了解到在關係的互動中,往往因為彼此所處的位置或觀看發生事件的角度差異,而產生不同的認知結果,造成相互關係的不同變動及影響。以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從心看見)所有的關係以及所發生影響自己生命的事件,是再次迎回自己生命價值、意義、快樂、喜樂、幸福、平安及自由,值得去嘗試實踐的生活行動。期許自己生命再次重新以不同的態度,從內心深處去看見、感受及面對所有發生在自己與任何關係之間的相互流動。2014/1/31
2014年2月1日星期六
2014年1月31日星期五
如何評估視力障礙?
(一)病史:包括一般病史和眼科病史,瞭解一般病史的目的,在於得知案主過去的疾病及對於目前身體的影響,是否有持續用藥及回診,作為判斷目前視力狀況的參考。而眼科病史,則可提供評估人員瞭解視力病變的病因,視力變化的狀況,可預知其未來的影響,作為可能提供解決問題的服務規劃。
(二)社交史:此項包括了居住環境、家庭狀況、職業、婚姻狀況,最主要的用意在於瞭解案主的支援系統,可協助的周邊資源。
(三)視力問題:最常見的視力問題,有以下各項:
1.
看不清:這是一般常見的大概敘述,其狀況需要進一步詳細檢查確定。
2.
視力穩定度:視力時好時壞,或在一天中有不同的視力變化。
3.
視野:視力所見範圍可能不完整,局部或點狀缺損。
4.
眩光:見到光線時,會因為光線而干擾視力對物體形體的接收清晰度。
5.
幻影:眼前出現陰影,干擾視力對物體形體的接收清晰度。
6.
夜盲:在夜間看東西時,感到困難。
7.
辨色力:即一般所謂的色盲,對顏色判斷有困難。
8.
立体感:失去對距離判斷的能力。
9.
明暗適應:視網膜對於光的適應程度,無法即時調整。
10.
對比分辨能力:對於相近色調辨別能力不足。
(四)視力狀態:視力:指的為一般看遠或看近所表現出的視力值。
視野:主要觀察視野中心及週邊是否完整,或是有缺損、破碎(點狀缺損)的現象。
(五)機能狀態:機能狀態的定義,在於視力使用者對於視力運用的期待為何?需要以下何種功能:
1. 靜態的視力運用:遠近物體的分辨?需要經常閱讀?書寫是否有困難?財務等細小字體處理?
2. 動態的行動:獨自外出?開車?從事休閒活動?
3. 日常生活的運用:生活自理照顧?使用何種輔具?使用的輔具是否適當?
(六)心理狀態:一般人在初期遭受視力受損的問題時,通常心理必須面臨漫長的重建過程,最初可能因行動不便而產生挫折感,喪失獨立造成對周遭人的過份依賴。對於己身的視力狀況,也容易有不當的期待,預期自己視力可能改善,或是悲觀的認為視力將逐漸惡化,拒絕接受重建相關的訓練與服務。
賴裕源 O.D.
PoV心理學的基本原則
1. 還有更好的解決方式。
發生問題或困擾時,總應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即使在最困難的狀態之下,也一定能找出讓大家突破困境、均霑其利的方法。愛、連繫、寬恕、溝通、合作、還有選擇等等,都會替我們指引方向。2. 世界是我們的鏡子。
我們施加在他人身上的行為,其實都是施加在自己身上的行為。如果我們不去傷害自己或他人,那麼除了自己以外,任何人都無法傷害你。我們每個人都在創造著自己的現實世界、編寫著自己的故事。我們和他人之間的糾葛,正反應著自己內心靈的糾葛。因此,只要解決了內在的問題,最終就能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
3. 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都有其目的。
當事件發生、帶給我們痛苦時,我們通常沒有察覺到這些事件的目的。透過責任原則,我們得以作出不同的選擇,並且獲得力量去改變外界中不好的部分。
4. 選擇的力量。
所謂人生的方向,是我們不斷作出選擇之後的結果。一旦我們對事物的看法改變,我們的模式也會隨之改變。我們對自己的體驗應該負起責任,並且知道,無論何時我們都可以做出新的選擇。
5. 我們所身處的地方,就是學習成長和療癒最適當的地方。
在我們的人生中,療癒和學習所需要的所有事物,總是以最佳的型態展現出來,任何事件的發生,都決不是偶然。就算是相當難過的經驗,一旦受到療癒,就會成為給予自己和身邊的人最棒的禮物。
6. 人際關係是改變的處方。
我們對身邊人們的付出,有可能讓這個世界變成地獄或天堂。重新找回和周圍人們之間的連繫、修復人際關係,可以加快成長的腳步。和周圍人們的關係如果能夠修復,問題也就能夠獲得解決。
7. 要得到真正的成功,必須所有人都能獲益。
當我們發現對自己有益,也對其他人有益是同一回事時,我們就能向前邁進。如果其中有某個人成了「壞人」,那麼所有人也都輸了。邁向成功的重要關鍵,便是持續溝通直到所有人都能獲益。
8. 領袖力中,回應求助的聲音是無比的重要。
自我意識、羞恥、自我攻擊等種種問題,都是一種求助的聲音,但往往隱晦不被聽見。如果適當回應這些求助的聲音,這種自我攻擊的個性將會轉化為求助、甚至是助人的力量。
當我們去詢問「有人需要我的幫助嗎?」的同時,所有問題、或者至少其中的某一層面,都會因而獲得療癒。因而要回應這些求助的聲音。藉由幫助他人,我們就能接受到自己所需的幫助。
9. 現在所發生的問題,都是過去的痛苦所變裝的。
痛苦大都是由誤解而引起。問題如果解決,就能夠對過去和現在有新的理解。同時不僅是未來,就連過去的歷史,也會轉往好的方向。想要重獲幸福的童年回憶,現在還為時未晚。
10. 為生存的目的而活,是獲得充實感的關鍵。
我們生存的目的就是幸福,如果現在活得不幸福,那麼療癒就是我們生存的目的。而更高的目的,就是以自己獨有的才華貢獻世界、拯救世界。接受上天所賦予的天命,這就是我們送給世界最好的禮物。
11. 痛楚和苦難,都可以用愛清洗掉。
兩個人之間或是更多的人感覺相互連繫,產生共鳴時,療癒便會產生,痛苦即會漸漸地消失。超越自我防衛的壁壘後,我們和他人將能夠結為一體,並且能夠體驗沒有痛苦的高層次意識。
12. 人際關係是建立人生的基本盤石。
人際關係的道路,就是愛和連繫的道路,同時也是進化的道路。無論任何問題,其核心階段都與人際關係相關,根本原因都在於分離(自己和周圍的人或狀況抽離的狀態)和批判。
13. 認知到我們都是朝向進化和通往合一路上的靈性。
接受上天的恩典、領受宇宙間無盡的愛,就是到達目的地最簡單的方法。只要我們接受,上天就會給予我們祝福和幫助,讓我們更向前邁進。
14. 療癒就是一切。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問題的答案永遠都是療癒和寬恕。我們藉由療癒、寬恕,而得以幸福,我們是為了回歸心靈的家而出生的。
15. 問題的答案就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
無論任何問題,都隱藏著上天要給我們的禮物。不管問題的大小,改變它們最簡單的方法之一,便是去發現問題背後所隱藏的禮物。將這些禮物一一收下並且與人分享,我執將會顯得渺小,並起能夠開啟通往恩典(上天的恩典、宇宙無盡的愛)的門扉。
什麼是PoV (Psychology of Vision) 心理學?
PoV心理學創立人Chuck Spezzano
Ph.D. 恰克史匹桑諾博士原著
賴裕源 翻譯
PoV心理學最原始的意義乃是在於有關療癒。心理學的英文字 psychology 乃是原自希臘字 psyche和logos,其意義就"靈魂的學習" 。這充分說明了這模組的深度及完整性。願景(Vision)就是去認知到我們必需超越因過去的痛苦導致了我們視野萎縮的現狀。相對的,願景允許一個正向的未來,這呈現給我們回到永恆當下的道路。PoV心理學結合了心理學最尖端的部分與恩典。
PoV心理學有三個主要的元素:關係、領導力及靈性。關係,因為它在我們的生活上有根本的重要性,而且因為所有問題皆是關係出問題的症狀,即與他人、與我們自己及和神的關係出了問題。領導力,因為現今的世界需要有領導者;因為領導力乃是對我們週遭呼求幫助的回應。靈性,因為終極而言,我們是有靈性的生物。當進化發生時,我們從依賴到獨立,從獨立到夥伴關係,且從相互依賴到根本的依賴。根本的依賴乃是覺知到我們對這些超越所有宗教的神、愛或靈性的依賴,而在尋求超越形式不可缺的基本靈性經驗。
PoV心理學認知到我們基本上有二個心靈,即我們的我執及我們的高層心靈,同時也可合宜地來處理表意識、下意識、無意識及超意識心靈。在表意識心靈裏,常識性的接近,可靠著覺知來有。在下意識裏含有我們對自己所有的隱藏,這是從受孕時就紀錄在我們的心靈。縱使它是被埋起來的,但它還是在影響著我們。無意識是含有我們個人的靈魂路徑,而且跟隨著決定我們生命方向的心智的最深部分。我們無意識心靈承繼著我們自己的靈魂議題,祖先模式以及人性(類)的局限和存在性。超意識或靈性心靈是我們存在的最根本但卻最隱藏的觀點。它反應出我們與神的關係或是“所有一切”回到合一的道路。
PoV心理學模組最大的部分是遠超過現今療癒的範圍。有些重要的洞悉與經驗,是當我在 1975年發展一種直覺式方法來替代催眠時所獲得。這讓我能探索潛意識到無意識,而這是超自然及沙門心靈的部分。我曾有過心靈受愕的經驗,當人們在分享他們有關受害經驗的最隱藏和壓抑的議題。這允許我去看到另一個替代現今的受害理論,而其最大的部分乃是受害者面對加害者和此事件時,無法穿越這痛苦、責怪及其狂怒。基於我與數千個人的工作,我開始看到,根本上,我們都是無罪的,縱使我們犯了許多極大的錯誤,誤以為這麼做會帶給我們幸福。面對內在或外在環境,人們總是盡力而為,但我們都可以做得更好。我也發現到,發生在我們生命的一切,我們都有責任也需負責,但是我們的我執,卻要我們緊守著受害者的角色,同時讓我們有罪惡感。
當我繼續研究,我了解到受害者乃是最容易受困住,也最無法允許的人。當我開始幫助那些藉由他們所做的錯誤選擇或模式而心碎的人們。我也開始明白及療癒我自己的心碎。當把心靈隱藏的議題打開及明白時,那要原諒他人或我們自己就容易多了,而且能將過去及仍剩下的痛苦感覺完全地轉化掉。
PoV心理學模組是有關愛、無罪、有力量,為我們生命負責及我們回應他人的能力。這是將受害者從其陷阱解脫,從這阻礙的陷阱中找到其天賦及才能,憑其本身的條件,能夠使他們成為成功的領導者和醫治者。PoV心理學是談問題解決及演化。
PoV心理學是一個療癒的模組,這不單單是談療癒與修補,其實也談到願景,創造力及活出個人的天命。重要的不只是"將車子修好",車子往那邊行也是決定性的重要。曾經有過十年 , 我在加州一方面帶領工作坊,同時也從事婚姻,家庭和孩童諮商,我開始看到許多問題的動力部分,特別是長期問題,是刻意地隱藏我們的天命。這讓我們有藉口不需要持守靈魂的承諾,但持守靈魂的承諾卻是我們維持生命快樂和滿足所必需的。每當一個問題被療癒或消除,當事者就朝著他們的天命向前跨越重要的另一步。PoV心理學是成為願景的領袖和導向創造性的生命。
PoV心理學是對我們生命所有的一切負完全的責任性的道路,這使我們能夠拒絕我執要我們去責怪和內咎的所有一切。當我們停止為任何問題責怪他人時,我執就試著責怪是我們的錯。責怪和罪惡感是陷阱的一體兩面。雖然我們信以為真,但事實上,卻不是真的。放掉罪惡感和自我攻擊及懲罰是必需的療癒。PoV心理學乃是負責任以及純真無罪的。
PoV心理學主要的架構乃是藉由我和我的妻子蘭西(Lency)兩人合起來超過五十年的專業療癒經驗所形成。它充滿著許多創新的主意,方法和技巧。它認為愛與活出自己的天命是快樂和療癒的基礎。PoV心理學己經普及了全世界及所有的種族與宗教。對於原住民及每一種文化都有同樣的幫助。對於解決一般性問題、關係、家庭及企業議題、生理或性傷害,以及嚴重的疾病及癮頭行為都非常成功有效。
PoV心理學呈現我們進化的藍圖,涵蓋我們所有在成長,在關係上,甚至在靈性上所經歷過的階段。它說明了在成長每一階段的主要陷阱及如何走過去的方法。PoV心理學顯示出我們如何進化以及在這每一步我們同時所面對的挑戰。如同聖經箴言所說的"沒有願景,人將枯萎"(中文和合本譯:沒有異象,民就放肆)。這代表著提供一個正向的途徑走過今日的挑戰,同時奉獻給走在認出自己神性旅途上的人類。PoV心理學的核心乃是朋友幫助朋友的事實使這世界更為完美。
譯者註:PoV 心理學,中文翻譯為“願景心理學” 或“知見心理學”。
人際關係的致命傷:理所當然
“理所當然” 是想要擁有良好人際關係中,一項很要不得的致命傷。若我沒有覺察到自己在關係裡有這份“理所當然”,這將會是更糟糕的事。
若有“理所當然”希望對方要對我好的心態,我就看不見對方在關係中的付出與貢獻,我就會自以為是認為對方應該為我的幸福或快樂負責,而不會想到要對對方表達我從對方領受到的關心與付出的真誠感謝。因為“理所當然”,我就看不到對方的美好與用心,聽不到對方的善意表達,感受不到對方的溫馨與愛的給出。自然而然任何不合我意的狀況,我就會有許多對對方的抱怨。同時也不會在意或好奇對方的需要是什麼?聽不懂對方的表達,也看不到對方的給予付出,也不在意我可以在彼此的關係中,可以有什麼樣的回應、互動、關懷或表達。彼此的關係中就只有自己的存在而沒有對方存在的空間。彼此的關係就難免會誤解產生,漸漸地彼此之間的情感就會淡薄而互相疏離。
放下要對方“理所當然”的對我的幸福、豐盛及成功負責,是我步向幸福之路的一個很重要的覺醒以及真正能擁有美好關係的開始。
2014年1月29日星期三
全然接受這樣的我
傳說在尚比亞有個部落有個極具療效的儀式… 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們相信這是因為祖靈的惡力進入人體內造成的。 由於此部落裡人人相信彼此即使不認識卻都是相連的,一個人的痛苦也會影響其他人,因此所有人都得參與治療的過程。然後在儀式進行中,在舞蹈、歌唱與鼓聲之中,病人必須表露心中的憤怒、仇恨或慾望,而部落的每一個人也同時表達隱藏在內心的傷痛、恐懼、瞋憎及失望,一切都表露無遺。這是,一種放鬆的狀態發生了,藉著釋放這些令人煎熬的真相,因而釋放了惡力,然後整個部落得以淨化。
這個儀式蘊含偉大的智慧。我們發現這個部落的每個人不會依自己的痛苦而被苛責或孤立,相反地,全部落的成員共同來關注痛苦,共同承擔這痛苦,徹底接納痛苦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最後透過儀式來完成康復的過程。
共同覺醒就是如此,唯有彼此徹底接納,我們也才確定了自己的本質。在友情中,我們將所有疏離的念頭與概念鬆綁釋放。當我們以光與愛
相護看待之時。就滋養了解脫的種子。這是生命純粹的狀態升起,明白,自己其實並不孤單! By 塔拉.布萊克 / 《全然接受這樣的我》
改變心智,改變世界
當我們遇到情感不順利、財務收入不夠、工作時老是出狀況時,我們都會感到懊惱。但這些問題的發生乃是促進我們朝著好的方向去移動、去學習、去改變、成長及保持年青。事實上,我們要不是朝著更美好的生命就是朝向死亡,生命不是往上提昇就是向下沉淪。
幸運的是我們可以運用一些方法來改變它:
任何問題發生時,代表在我們內在心靈有衝突產生。改變我們的心智,世界就可以改變了。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們曾經做過的選擇結果。現在我們可以做一個新的選擇,讓事情有新的轉變。每一個問題都有其目的,或許是暫時逃避我們不想面對的議題或內心的恐懼,或是過往未竟事宜在浮現要我們去終結它。當我們渴望去療癒或往前進的意願強過問題時,問題就消失了。仔細觀察我們所面對的問題,大都是過未完成的事件的偽裝,讓我們經驗害怕、想逃避,不敢面對,也不敢往前邁進一步。面對下一步的自信,代表著問題也將被終結了。
讓我們選擇改變我們的心智,來面對那些令我們痛苦或懊惱的議題,進而創造我們渴望的幸福。
訂閱:
文章 (Atom)